| 台北市發展概況 |
自然環境
|
地理位置: |
台北市位於台灣本島北部之台北盆地,地理區東起南港區大豐里,西至北投區關渡里,南為文山區指南里,北為北投區湖田里。東西寬約十八公里,南北常約有二十七公里總面積為27,179.97公頃。本市四周均與台灣省台北縣交界。
|
|
氣候: |
本市屬亞熱帶氣候型態,年平均雨量達二二00公釐,年平均溫度為攝氏二十二度,氣候特色為夏季炎熱多陣雨,冬季冷而多細雨。
|
|
地勢: |
台北市地勢自北、東、南三面之高山丘陵向西陡降,由北而南主要有大屯、七星、五指、四獸、二格等山系,面積佔全市一半以上,為全市主要綠地及水源涵養之地。本市水系資源豐富,由淡水河、基隆河、景美溪等匯集而成。
|
人口
| 人口成長: |
截至90年12月底止,本市設籍人口數約有2,633,802萬人。較去年同月減少12,672人。每戶平均人口數下降至2.94人;男女性比例創新低為97.49。各區人口中以大安區315,818人,占11.99%為最多;其次為士林區291,916人,占11.08%。而人口最少者為南港區113,746人,再者為大同與中正區,人口數均未超過二十萬人。 |
|
人口密度: |
若以人口密度觀之,本市人口密度,平均每平方公里達9,690人,其中以大安區每平方公里27,911人密度最高,大同區23,498人次之,萬華區23,494人居第三位。而北投、士林、南港、文山及內湖等五區人口較稀,每平方公里均在八千人以下,其中士林、北投二區面積最大,每平方公里人口不及五千人最為稀少。 |
土地使用
台北市都市計畫區與行政轄區相同,面積皆為27,179.97公頃,至民國九十年六月為止,都市發展地區面積計13,400.83公頃,土地使用分區包含住宅區、商業區、工業區、行政區、文教區、公共設施用地及其他分區,佔全市面積之49.30%;其餘非都市發展地區面積共計
13,789.48公頃,分別為農業區、風景區、保護區、行水區及國家公園等。
|
| 都市發展用地: |
台北市商業區主要位於舊市區如中山區、大同區、萬華區,另分佈於主要道路兩側及地區性、鄰里性商業區。近年來東區的急遽發展,敦化南北路、基隆路、及信義計畫區已凌駕舊市區商業區,成為台北市高級辦公大樓主要分佈地區。工業區用地主要分佈於都市東區基隆河兩側河谷地帶,並朝科技工業園區進行規劃。風景區主要有三為圓山、景美仙跡岩、木柵指南宮風景區,佔台北市面積0.66%。
|
|
非都市發展用地: |
為經營台北成為永續生態城市,避免環境敏感地區的高度開發,本市乃就具有涵養水源、保育山林,以及保護自然資源和優美風景之區域劃為保護區,主要分佈於本市北、東、南三側之山區。另為防止洪泛及促進水岸地帶之利用而劃定行水區(包含河川地),分佈於士林、外雙溪、淡水河、基隆和以及木柵景美溪一帶。
|
|
公共設施用地: |
公共設施為都市生活品質的主要指標。公共設施用地包括道路、公園綠地、廣場、學校、停車場、體育場等。台北市公共設施用地面積7,475.63公頃,佔全市總面積的27.49%,佔全市可供都市發展用地的55.78%。
|
產業經濟
台北市之產業經濟自台灣光復後呈現快速發展,台北市工商業家數佔台灣地區工商單位總數近20%,營業額更高佔台灣地區總額37%,為台灣經濟活動之中心1。
台北市之產業結構以二、三級產業為主,尤以三級產業的人口最多,從民國六十年到八十七年間各級產業就業人口之變化,反映出台北市產業結構的調整,二級產業就業人口及比例皆自七十年以後逐年減少,而三級產業就業人口數及比例,逐年上昇,至民國九十年八月底為止,在台北市之就業者中,第三級產業就業人口已占總就業人口的80.19%;二級產業就業人口約占全體就業人口的19.34%,至於從事第一級產業的農、林、漁、牧業者已極少,僅占0.48%。其產業結構和去年之比較並無太大之變化。
臺北市的工業以都市型、輕工業及技術密集之行業為主,至民國90年12月底之工廠登記家數計2,153家,較去年減少18家,但資本額卻提升為6709億元,顯現臺北市之產業競爭力仍屬雄厚;其中以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修配業居首位。若按地區觀察,主要集中於南港及內湖地區,最少為大安區。
在面對全球經濟區域整合的趨勢下,台北市身為台灣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之中心地位,結合既有的第三級產業優勢,在配合中央政府推展亞太營運中心之政策目標下,台北市將加強金融、媒體、電信中心性的功能角色,以增強未來台北產業經濟的發展。 |
交通
台北市的交通運輸系統主要包括道路系統、大眾捷運系統、鐵路系統、空運及規劃中之自行車道系統。
|
| 大眾運輸系統: |
大眾運輸系統主要分為公車系統及捷運系統。近年來由於公車專用道的開闢帶動公車平均行駛速度的提昇,使民眾提高搭乘公車的意願,至九十年十二月底止,台北市之公車共有269線行駛,平均每日載客194萬人次。在捷運系統面,至九十年十二月底為止,屬於高運量路線之新店線、淡水線、板南線及中和線,平均每日約有近七十二萬旅次之運量;而屬於中運量之木柵線,平均每日亦有近九萬二千旅次之運量。
|
| 自行車道系統: |
在自行車道系統方面,台北市目前正沿多處河濱公園規劃自行車道環狀路線,以朝向綠色交通、生態城市的目標前進。
|
|
鐵路及空運系統:
|
目前行經台北市區之縱貫線鐵路,萬華至松山段為地下化;除負擔長程運輸外,亦肩負都會區間(基隆至新竹)之通勤需求。空運方面,松山機場負責國內航線,每月有將近一萬五千個班次飛行,運輸量達一百二十三萬人次。
|
|
|